在四川省成都市,坐落著一所行業背景深厚、優勢學科與地方產業發展高度契合、四川省重點發展的高等院校——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該校始建於1951年,1978年升格為本科,更名為成都氣象學院,隸屬中國氣象局;2000年劃轉為四川省屬高校,現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與中國氣象局聯合共建。
  甲子光陰追星逐月,從初創時的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到奮進中的風雨兼程、氣象萬千,再到信息化時代的改革創新、內涵發展。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在“成於大氣,信達天下”校訓精神的指引下,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建設為己任,堅持“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譜寫了一曲地方行業高校融合開放、創新發展的青春壯歌。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是一所以信息學科和大氣學科為重點,以學科交叉為特色,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要學科門類,多學科協調融合發展的多科性大學。該校現有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及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38個,本科專業53個。現有專任教師1160餘名,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890餘人,其中,博士280餘人,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級職稱的49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國家級、省級專家50餘人次。該校現有航空港、龍泉、天府三個校區,占地面積2000餘畝,在校本科和研究生近2萬人。
  近年來,該校大力實施“以人為本,融合開放,服務行業,服務地方”的發展戰略,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扎實推進學院內涵建設,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建設開放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學的徵程中,為國家建設氣象強國、助力四川 “兩個跨越”、推進統計現代化和國防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向朝倫圖片由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提供
  人才培養篇
  以人為本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2008年,率全國之先,在全校範圍借鑒並推行國際先進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
  今年6月15日-19日,CDIO國際組織第10屆全球年會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作為國際CDIO組織正式成員、全國CDIO改革試點組副組長單位、全國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之一,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應邀出席,並由院長周激流作大會主題報告。大會期間,該校參會代表與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2所高校代表,就CDIO工程教育的現狀、挑戰和發展等深入交流;參會學生代表參加本屆大會舉辦的“基於移動嵌入式系統四旋翼飛行器項目”國際聯賽摘得第二名,並且,大會確定,第11屆全球年會在中國成都(成都信息工程學院)舉行。
  一所中國西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何以在國際賽事中取得如此佳績?參會的國際高校禁不住有些訝異。
  佳績源自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實施多年的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長期以來,該校致力於為國家培養“具有健康心智體魄,良好人文素質,系統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繼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之後,成都信息工程學院作為教育部試點單位,學校率全國之先,在全校借鑒推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美歐大學倡導並實施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工程教育改革走在了全國高校前列。在此基礎上,2009年,該校通過“抓住專業主線,實施全面綜合改革”、“適應社會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標準”、“整合教學內容,構建專業課程新體系”、“搭建實踐平臺,探索聯合培養新機制”,以及“配套改革政策,建立教學管理新制度”等舉措,深入推進以專業建設為主線的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構建完善了“知識、素質、能力”並重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探索工程人才培養新模式並取得豐碩成果。近年來,該校45項教改項目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教改項目立項;18本教材入選“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省級規劃教材。在近兩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該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0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0項。
  追求卓越 重視學生科技創新
  近5年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立項37項、省級立項50項,獲國家級獎勵168項
  這段時間,人稱“代總”的控制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2012級學生代朋,與同學們一起成立了“成都我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只要沒有課,他就會到成都一些社區、學校去,給家長、學校師生講解教育機器人原型平臺IOROBOX,這種由他和其餘11名學生組成團隊研發的新發明,仿佛一個“百變機器人”,青少年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設計、組裝出自己喜歡的各種新玩意。IOROBOX已獲國家發明專利,並向社會推廣。
  像代朋一樣,成都信息工程學院許多在校大學生,成為“科技達人”,科技創新和動手實踐能力不斷提升。近5年來,該校學生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立項37項、省級立項50項。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競賽等各類科技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168項。學生丁睿作為四川省唯一大學生榮獲“第六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科技達人”的創新能力從哪裡來?曾參加國際CDIO工程實踐大賽的大四學生曹鐸認為,學校對學生科創不搞“假摔”,特別鼓勵學生實驗實習操作,訓練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他說,學校每個理工院系都建有3-5個實驗室,全天候對學生開放,同學們隨時可到實驗室去真刀真槍練,原來在課本上死記硬背的知識,一做實驗,入腦入心,獲益良多。
  近年來,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的畢業生以“專業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社會責任心重”等諸多優勢廣受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好評,據麥可思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咨詢公司等第三方評估監測,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生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科技創新篇
  發揮學科優勢 引領科技創新
  緊跟信息科技大發展的時代脈搏,堅持走協同創新發展道路,緊密圍繞行業和地方經濟建設發展需要,充分發揮信息科技與氣象科技的特色與優勢,引領科技創新
  作為我國兩所專門培養中國氣象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在大氣探測技術與裝備、大氣科學理論與應用、現代氣象服務方面構建了完整的學科體系,在大氣科學與電子信息技術等學科交叉融合方面的研究和技術應用,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該校創新性地研製了多個型號的新一代天氣雷達信號處理系統,改變了同類裝備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在國內全面布網,並銷往海外。
  2014年9月24日起,歐洲中長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正式在業務預報系統中啟用中國研發的風雲三號B星微波濕度計資料,這是ECMWF第一次在業務系統中使用中國的衛星數據,該成果由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參與研發。
  該校主持並研製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雲計算核心基礎平臺系統,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參與東方電氣集團、攀鋼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等大型製造企業的核心軟件開發,在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該校自主研製的艦載、機載氣象雷達芯片、高精尖信息化軟件及產品、北斗衛星定位射頻芯片、抗核輻射芯片等被廣泛應用於海軍、空軍、陸軍、民航等部門。2010年,該校成功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二級保密資格。
  近5年來,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共取得2000餘項科研成果,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50餘項。近日,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公佈,該校又有19項課題獲得立項資助,進入四川地方高校第一方陣。
  註重協同創新 加快成果轉化
  積極響應四川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獲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轉化組織推進獎”
  近年來,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積極響應四川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一園多區”的模式,積極推進四川省省級大學科技園建設,把航空港園區作為集成電路和信息安全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孵化園區;雙流、仁壽園區作為物聯網、雲計算、電子信息材料、軟件與信息服務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園區。進一步加強了對科技成果的宣傳、推廣、登記、認定和管理,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升。
  按照省委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導引,圍繞四川省、成都市近期出台的促進國內外高校院所在蓉協同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該校積極探索協同創新新方式、新路徑,積極推進局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在加強同四川省氣象局、四川省統計局、四川省國家保密局、四川省經信委等部門,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華雲公司、Wipro等企業,成都、攀枝花等市(州)科研合作的同時,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激發科技人員創辦科技型企業的熱情,該校先後制定和完善了《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和《關於推進校企合作的意見》等文件,由學校出場地、設備和人員,企業投經費,支持教師走“科研大道”,科技成果的“市場回報”參研團隊及老師占大頭。
  特色服務篇
  發揮信息科技優勢 助力四川“兩個跨越”
  緊緊圍繞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及相關產業信息化需求,為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提供全產業鏈人才與科技支撐
  2013年,四川省委十屆三次全會提出,全面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奮力推進“兩個跨越”,大力推進工業強省、產業興省,培育形成一批萬億產業、千億園區、百億企業,電子信息產業被列為三個萬億產業之首。
  近年來,為順應四川省以電子信息產業為先導性產業的發展需求,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學科,目前,信息技術類專業達到21個,覆蓋了從電子材料與器件到集成電路、設備與裝備、網絡與信息安全,再到軟件與信息服務等信息技術全產業鏈,是信息技術學科專業設置最齊全的四川省屬高校之一。該校積極開展電子信息技術科學研究,產學研優勢明顯,也是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科研成果最多的四川省屬高校之一。近5年來,該校先後承擔電子信息類國家“973”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四川省科技項目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近千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三等獎8項。
  此外,該校積極發揮信息技術特色優勢,大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在服務四川省醫療信息產業、社會穩定、現代服務業、國防現代化建設以及統計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2000年劃轉地方以來,該校累計為四川電子信息產業輸送了16000餘名科技人才,是培養信息技術人才最多的省屬高校之一。近年來,在成都天府軟件園(全國最大的專業軟件產業園區)各企業招聘的技術類應屆畢業生中,該校就業人數一直穩居全國高校前2位。
  發揮決策智庫功能 引領現代服務業發展
  參與《四川省“十二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等多項省級重大產業發展規划起草,為助推四川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圍繞四川省提出的“建設西部現代服務業強省”的總體思路和要求,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積極投身信息化背景下的四川現代服務業發展,在電子商務、物流、旅游等產業領域的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上取得了顯著成績。
  近年來,成都信息工程學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納入規劃、決策智庫,參與了四川電子商務、物流、旅游等產業領域的規劃發展建設方案的起草工作,由該校主持完成的《四川省現代服務業2014-2017四年行動計劃》,成為指導四川服務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主持完成的《四川省電子商務企業分類、分級評估標準》和《四川省“十二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對推動我省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實現居全國中西部地區“第一”作出了積極貢獻;牽頭制定的《四川省構建西部物流中心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四川省物流企業分類、分級體系研究及評估標準》,為四川物流業調整和振興,建設西部物流中心,建立天府新區智慧物流體系提供了方向性指導;主持制定的《四川省“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信息化發展綱要》,對助推四川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戰略目標、建設“智慧旅游”發揮了重要作用。
  滿足國家戰略需要 助推行業現代化建設
  強化服務意識,矢志不渝地服務國家戰略發展,為中國氣象事業、國家統計現代化和國防現代化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作為一所具有深厚氣象行業背景的、現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國氣象局聯合共建的高校,建校63年來,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累計培養了包括院士、傑青、神六功臣、全國勞模、國家首席天氣預報員和氣象局領導在內的2萬多名氣象人才,他們廣泛分佈在氣象、民航、航空航天、部隊、農業等行業或領域。中國氣象局70%以上的大氣探測業務骨幹和科技人員、30%以上的氣象預報員,中國民航系統約50%的氣象預報、氣象裝備保障人才均來自於該校,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的氣象保障工作者中大部分是該校培養的畢業生。近5年,該校氣象類專業學生幾乎全部進入氣象及相關行業就業,成為中國氣象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作為國家氣象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近5年來,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先後承擔氣象領域國家“973”子項目、“863”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4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為中國氣象部門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為氣象事業現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符合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符合了中國氣象事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符合了中國氣象局各時期對學校的期望和要求。”2008年,中國氣象局主要領導走進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高度肯定了該校的貢獻。
  作為一所與統計行業具有深厚淵源的地方高校,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充分發揮國家統計局在該校建立的“信息技術與數據挖掘重點開放實驗室”作用,大力推動信息科技和統計的融合,為國家及地方統計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該校主持開展的“互聯網時代統計數據的搜集與分析方法”研究,率先搭建了網絡統計的基本架構,為統計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持,獲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作為國防建設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基地,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國防綠”文化創新育人實踐受到總政治部、二炮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國防綠”文化建設成果先後榮獲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全國“高校德育創新發展研究成果”優秀獎、四川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該校參與殲10相關項目的研發,榮獲一航集團“殲10功臣單位”稱號;參與國家軍工保密項目的某平臺研製,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結語
  “成於大氣,信達天下”的校訓,貼切且豪邁;“愛心、責任、行動”的校風,朴實而厚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將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繼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大力實施“以人為本、融合開放、服務行業、服務地方”的發展戰略,向著建設開放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學闊步邁進!
  (原標題:努力建設開放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82whgoh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